凤凰财经综合讯 据香港经济日报报道,媒体近期密集地批评“鬼城”现象,矛头直指地方政府寅吃卯粮,靠赊借展开摊大饼式的城市扩张。
有分析指,此举显然是要为城镇化蓝图即将登场作准备,警示地方勿误读政策,导致城镇化滑入“造城运动”的歧途,扭曲总理李克强的经济哲学。
官媒连环发声警示地方
文章指出继“造城导致5.95万亿元的巨额债务该怎么偿还”、“中国会不会也出现底特律”、“城镇化不应是第二个4万亿”后,《人民日报》进一步喊话,认为官方应尽快出狠招整治“鬼城”。中央调子不断升高,明显不是巧合。
政经观察人士认为,官方的举动,实际是要为城镇化方案在11月三中全会后出台铺垫,预先警示地方政府应正确认识城镇化战略精神,切勿将之扭曲为“造城运动”;以防农民无法受惠之余,更引发地方债进一步膨胀的危机。
城镇化重点土地户口改革
事实上,城镇化被视为实现“克强经济学”—不出台刺激措施、去杠杆化、结构性改革的重点政策,李克强对此非常重视。此前曾有消息传出,城镇化规划草程今年较早前呈交李克强时,他发现地方和有关部明显误读政策,包括只聚焦在可能高达40万亿元人民币的投资、忽视推进户籍和土地改革,因此把报告打回头,要求重修。
一名国务院智囊透露,高层对城镇化实施非常谨慎,因为领导人已经看到,计划倘若不能正确实施所带来的潜在风险。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易宪容也认为,城镇化的重点应当是土地和户口改革,而不是投资建设,如果继续依赖地方政府支出来支持城镇化,将注定失败。